广东拥有867家国家级专精特新“小巨人”企业,位居全国第二
文/表 羊城晚报全媒体记者 许张超
如今的中国制造已经成为一张响当当的名片。在去年结束的卡塔尔世界杯上,决赛场地卢赛尔体育场正是由中国建造;在去年冬季的欧洲地区,中国电热毯成为当地紧俏产品,“欧洲人买爆中国电热毯”频上热搜;去年的全国汽车出口规模再创新高,新能源汽车出口同比增长1.2倍至67.9万辆,一辆辆国产的新能源汽车“驶”向世界各地……
【资料图】
工业和信息化部近日公布的数据显示,2022年,中国制造业增加值占全球比重近30%,制造业规模已经连续13年居世界首位。各大工业强省、工业强市表现如何?记者梳理“GDP万亿之城”陆续公布的当地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情况公报发现,深圳市全口径工业增加值达到11357.09亿元,首次跃居全国城市第一。
深圳拿下全国“双第一”
根据《2022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》的数据,2022年中国全年全部工业增加值401644亿元,比上年增长3.40%。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长3.6%。工业增加值首次突破40万亿元大关,占GDP比重更是达到33.2%,各省份(省、自治区、直辖市)的工业实力如何?24座“GDP万亿之城”哪些更“工业”?
2022年,31个省份有24个工业增加值实现了增长,其中江苏、山东、浙江、河南、福建、四川、湖北、湖南、河北等工业大省增速高于全国平均水平。工信部数据显示,从工业增加值规模来看,2022年,山东、江苏、广东、浙江、福建、河南、湖北、四川8个工业大省,占全国工业增加值的比重达到了56.90%。
在已公布当地2022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的“万亿之城”中,仅九城公布了其工业增加值(全口径),依次为深圳(11357.09亿元)、上海(10794.54亿元)、重庆(8275.99亿元)、宁波(6681.7亿元)、泉州(6182.83亿元)、天津(5402.74亿元)、杭州(4922亿元)、青岛(3966.45亿元),深圳超过上海首次跃居全国城市第一。
记者比较了九城工业增加值(全口径)占地区生产总值的比重,其中,四城超过全国平均水平,按比重依次为泉州(51.09%)、宁波(42.55%)、深圳(35.07%)、天津(33.12%),这意味着工业已成为当地经济增长的主力军;剩下五城的比重依次为重庆(28.41%)、杭州(27.18%)、青岛(26.58%)、上海(24.17%)、北京(12.10%)。
在未公布当年工业增加值(全口径)数据的城市中,部分城市公布了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、规上工业企业营收值、规上工业增加值。其中,苏州的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为43642.7亿元,次于深圳(45500.27亿元),高于上海(40473.68亿元)。从总产值数据来看,深圳、苏州、上海仍稳居中国三大工业城市,城市的工业总产值规模位于4万亿元梯队。
工业强市争创“小巨人”
深圳为何能跃居工业增加值第一?其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为何连续四年位居全国城市首位?根据深圳市统计局的解读,该市主要高技术产品产量持续快速增长,其中,新能源汽车、充电桩、民用无人机、5G智能手机产量分别增长183.40%、113.80%、34.70%、22.30%;专精特新企业发挥强力支撑作用,全年增加值合计增长8.30%,对全市规上工业增加值的贡献率达22.10%。
记者注意到,作为数量最大、最具活力的企业群体,中小企业在过去十年核心竞争力显著提升,其中“单项冠军”企业、“专精特新”企业已成为助推工业经济高质量发展的主力军。工信部数据显示,目前,全国中小微企业数量达到4800万家,累计培育8997家专精特新“小巨人”企业、6万多家专精特新中小企业。
“单项冠军”企业、专精特新“小巨人”企业数量作为彰显城市工业活力的重要指标,哪些省份、城市名列前茅呢?在全国范围内已遴选出七批次制造业单项冠军企业(产品)中,浙江(189家)、山东(186家)、江苏(170家)、广东(132家)四省强势领跑,占据全国制造业单项冠军版图近六成,其中,广东有深圳、广州、佛山3座城市入围全国20强。
根据中国专精特新“小巨人”企业百强城市排名,入选数量前三的城市分别为北京(595家)、上海(504家)、深圳(442家),广州(124家)、东莞(111家)、佛山(48家)、惠州(36家)、珠海(34家)也进入百强。广东省工业和信息化厅数据显示,截至目前,全省有效期内的国家级专精特新“小巨人”企业867家,位居全国第二。
“小配件蕴含着高技术,小企业支撑着大配套,小产业干成了大事业,在专精特新‘小巨人’企业身上,得到了充分体现。”工信部副部长徐晓兰在2022全国专精特新中小企业发展大会上说。“单项冠军”企业、“专精特新”企业已成为工业强市发展的新引擎,记者注意到深圳、上海、苏州等地均已出台支持政策来夯实这一工业“基底”。